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2016穀友招募中

2016    
回到宜蘭的這些年頭來
我越來越篤定
和諧地與自然共同過日子
是我心之所向的生活方式
而務農是一種貼近我心的路

這條務農的路上走到第四年
我開始感受到
僅種植水稻
並以此為業的狀態
似乎已經無法滿足我
簡單生活、自給自足的生活想像

種作 是我永遠都會做的事
在我過日子的生活想像裡
不僅只有水稻
也有總類繁多但是規模小小的
雜糧、蔬菜、水果、雞蛋、蜂蜜、醃漬加工品……

今年我仍然種植將近1的水田
8分地的稻米、1分地老品種紅米
還有幾釐地的紫米

我將慢慢調整自己
朝向心中烏托邦的生活邁進

在我前進的同時 我仍與你們分享我自己

在未來一年裡
我們仍相互陪伴彼此 走過生命的某一段

以穀會友

     『農』,是我與你們產生關係的連結。我始終相信,不同生命之間能相互流動,是件很美好的事。農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與你們分享,種作生活中我所看、所聽、所走的歷程

風險共同分擔 (圖解) 今年每分地預估比去年多50

---------------------------------------------------------------------------------------------------

入穀說明 不清楚可看下面表格

12400元,約30台斤左右
 凡白米認購2穀,或糙米認購2穀,就可以整年都吃到,ㄚ君仔的友善米嘍!!!

、每兩個月,配送一次,每次配送2
 每包3公斤

---------------------------------------------------------------------------------------------------

貼心服務   『配穀服務‧可認購半穀呦~

、半穀1350元,約15台斤左右
  滿足有些穀友,吃不完那麼多米,但又想支持友善米的心願

、每兩個月,配送一次,每次配送1
             考量郵資與行政成本,所以認購半穀,每台斤價位會高於認購一穀
  每包3公斤

---------------------------------------------------------------------------------------------------

關於雜糧、醃漬加工品

 今年我放下先前承租的旱田,回到阿公留下來,已無採收的小小果園,種植黃豆、黑豆、芝麻等雜糧。種作2年大面積的旱地後,我漸漸明白,小規模、多樣性、分層次、輪作的種作模式,才是我想走的農作路。

 今年我以嚮往的耕作方式種植雜糧,然後再用自己的雙手,製作成醬油、豆腐乳、冷壓麻油等加工品。


從種植到手作到餐桌,都能放入感情與之連結,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我想將這般美好的生活,與你們共同分享。

(冷壓麻油期望與草本手作坊合作)


紅米

 不知道穀友們是否還記得,兩年前我在穀友信中提到,想要種植紅米給自己吃的夢想,今年終於實現。紅米的品種,是我用自家留種的紫米,與貢寮友善農夫阿鑫交換而來的。

此紅米是阿鑫大哥,從自種的稻子中,挑選出紅米,再自行留種種植。想種植紅米是因為,紅米有豐富的鐵質,很適合滋補我的身體。另外一個原因是,我覺得保留不同品種的稻穀,是很重要的事情。對我來說自行留種耕作,就是一種保種的好方式。



認穀方式
方法1、直接點選認穀連結 (或者搜尋以穀會友即可)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CJCblLPXLhA14OyiC-DyK9SV_FLT3V2AFVCA8XtDXJA/viewform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春分後-種作生活

各位穀友:
前幾日春分,「春分,日暝對分」,晝夜相等的節氣,是作物播種的時日,也是宇宙能量流轉為盛之時。此時,帶著祝福的心,撒下種子,與大地共同耕作,植物接收到宇宙的訊息,也會為我們祝福。

​灑 種

育種,是我在驚蟄春分間,極為重要的工作。培育種苗如同照顧孩子一般,需投注許多心力關注。首先,得先選種。以鹽水選種的方式,將未成熟或較輕的穀子撈起,留下相對飽滿的稻穀。然後是消毒,浸泡稀釋過後的微生物菌水,減少壞菌滋生,影響稻穀發芽生長。
再來就是浸種。浸種時,平均溫度若是越高,發芽速度也就越快。為了瞭解山上溪水的水溫變化,拿著溫度計測量水溫,成為我每天的例行公事。另方面浸種期間,則要著手準備,稻苗寶寶未來生長的秧床
一分地的秧床,大約需要4坪左右的秧苗床。秧床四週圍需開溝,以方便入水或排水。播種前的秧床需要整平,好讓稻苗能夠安穩地在上面生長。十幾天後,稻穀發芽離開浸種池,並在保溫、保濕的情況下,瀝乾一夜,便可播種至秧苗床。

浸 種


移居淺山中,水稻耕作面積,從往年的一甲多,變成現在的一分初(一甲十分)。不同的自然條件與空間環境,所發展的種作方式,自然有所逕庭。經重劃且大面積的平原水田,需仰賴大型機械協助翻耕、插秧、收割,而山邊的階梯式小區塊水田,則依靠半人工、半小型機械。不管是哪種耕作方法,我都覺得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平原水田也好、水梯田也好,找到適合自己狀態的種作生活,我想是更為重要的吧!

​山中 水梯田


 近來,許多穀友詢問,今年是否開始認穀。我得誠實地對你們說,我還沒有想好,該怎麼跟你們分享,我的新生活。種作的心依舊,與你們分享生活的念頭仍在,只是依著耕作面積縮小,認購穀份大幅減少,日常的食(米、加工品、菜…)、衣(染布、裁縫…)、用(香、手工皂…)等又尚未思索明白,如何向你們呈現,也就至今遲遲未公開,今年的認購表單。再給我一點時間吧!或許春末夏初的五、六月,新的表單就會與你們相見。
於 山間 筆

※ 野有蔓草-水芹菜


​水芹菜

山間陰濕之地,或平原水田田埂邊,經常都可以看見,水芹菜的蹤影。水芹菜有素雅的白色小花,全株具有淡淡的芹菜香味。適合將水芹菜葉與其他食物搭配,例如與高麗菜一同包成水餃、或混著魚漿作成魚丸。直接清炒澀味較重。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穀友信-大寒立春

各位穀友:
大寒已過,立春初到。今年過年提早至立春前,穀友們新年期間,生活是否都平安順利呢?務農後的近兩年,年假期間仍然如平常一般下田農事,或許是心中已認為,認真生活每一天,是更重要的事情,年節也就沒有特別感到熱鬧興奮。

悶燒碳化稻殼
準備迎接春耕的這些時日,翻土整地成了我主要的工作。因應著多雨土質偏黏的田區,所以在翻田時,我會分次加入,事先處理好的碳化稻殼。嘗試翻土時加入碳化稻殼,是想運用稻殼碳化後,孔隙多且比表面積高等特性,藉此改善土壤的透氣性與吸附性,好協助植物根系生長。悶燒碳化稻殼的桶子,是利用二手的豆花桶、蒸架、鐵片製作而成,有興趣想自己動手做的穀友,可以上網參考「生物炭技術分享與交流園地」。

​自製菜頭粿
搬到山上居住的生活,讓我有機會練習手作多樣的米食製品。把新鮮的在來米泡水、打汁、蒸煮,再加上不同配料,可以變化出粄條、菜頭粿等鹹口味米食;如果把圓糯米,用同樣步驟多加搓揉,又可變成年糕、湯圓等甜食。古早的米食料理,製作上手續繁多,真的一點都不可馬虎,像是菜頭絲與在來米的比例,要仔細精準,以免菜頭粿太糊或太硬;又如粄條蒸熟的時間,太早掀蓋板條無法成型,煮得太久粄條又嫌稍偏硬。我製作米食加工品的經驗,還須要練習不斷累積和精進,但是能夠吃到自己,親手料理的米製品,還真是令人開心。
​自製粄條
今年年節,我推出了小禮包,禮包內有雲南的手染古布,製作而成的筷套、友善耕作的紅米、榖友的平安皂、溫炒紫玄米茶,和手作醃漬黑味噌。我告訴自己,盼望明年能夠有更多元的小物,可以跟你們分享。當我能夠與你們分享,不同面向的生活時,意味著我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變化。
於 山間 筆
※ 野有蔓草-細葉碎米薺(焊菜)


焊菜是冬春,常見的野菜。  幾週之前,我在剛翻好的旱田,看到自然長出的『細葉碎米』,我高興極了!焊菜可是野地上的哇莎米,淡淡地辛辣味,很適合用來涼拌或做手捲、壽司。焊菜是我最喜歡的野菜之一。 
   
 紅米、紫米訂購中